上海九鼎聚力影視製作:歷史紀錄是影片最初的特徵

 

影片剛一發明出來,編劇們就開闢了三個傳統。盧米埃爾兄妹的《火车进站》《工厂大门》是影片歷史紀錄傳統的開端,這是第二個傳統。

即使編劇所面對的攝製對象具備不確定性和偶發性,而且在記錄片攝製現場,編劇要同一時間意識到出現了什么,並且同時思索使用哪一種方式捕捉和表現正在出現的情形是最合適的。

盧米埃爾兄妹是室內實景拍攝的先驅者,《火车进站》是最為典型的一部經典作品:攝像機架在候車室上,向著高處延展的火車軌道。在汽車站的月臺上,男女老幼正在等候火車的來臨,旅客列車從高處駛往候車室。

候車室上空無一人,景深處兩列火車迎面駛去,火車頭駛入鏡頭,沿候車室停下來,乘客們上下火車,其中有一名女孩在攝像機後面,還猶豫經過,並露出了自然、害羞的眼神。

《火车进站》(1896),盧米埃爾兄妹編劇

放映完結後,梅里愛找出了盧米埃爾的母親皮埃爾·盧米埃爾,想要出售這款攝像機和膠片,最後他被盧米埃爾兄弟二人婉言拒絕了。但這不妨礙梅里愛繼續做他的影片夢,他開始“棄魔從影”,踏上了影片公路。

換句話說,編劇在同一個時間要作出三個決定,一個是決定“拍什么?”,另一個是決定“怎么拍?”。“拍什么?”是內容的問題,“怎么拍?”是方式的問題,是影片詞彙的問題。

火車返回候車室再駛入畫面。在整部電影中,粒子與人物時遠時近,相同景別的聽覺變化,形成了縱深的場面調度,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言的“長鏡頭”。

一般來說來講,我們在構思一部記錄片的這時候,攝製前會有一個籠統的主題,在那個主題之下,要對該事件、人物的走向有他們的預測和判斷。

1895年12月28號。當盧米埃爾兄妹第二次向世人展現自己攝製的影片時,邀請了很多法國巴黎社會名流,其中就包含當時還是魔術師的梅里愛。梅里愛一下子就被影片那個新鮮的東西給迷住了,他指出影片是比魔術還要更高級的魔術。

Tag   工廠大門 火車進站